在临床心理科门诊,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:
你有什么可难过的?
我们对你还不够好吗?
这点事情怎么就过不去呢?
想开点不就好了吗?
你就是自己太矫情了!
可事实,真的是这样吗?
老伴去世,
72岁爷爷变得“太矫情”
李爷爷(化名)今年72岁,1年前,他的老伴因病去世,原本身体健朗的老爷子变得面容憔悴,整天皱着眉头,总觉得浑身没力气,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。在朋友的介绍下,李爷爷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的“睡眠障碍”门诊就诊,接诊的乐丹盛医生经过仔细询问和心理评估,诊断李爷爷得了“重度抑郁症”。在简单的心理开导后,乐丹盛给李爷爷开了抗抑郁药和助眠药,并嘱咐他一定要按时吃药,定期到门诊复诊。
没想到,李爷爷来复诊却是半年后了,其实,李爷爷就诊后没几天就停了抗抑郁药,之后一直在社区医院配安眠药吃,起初还能靠药物入睡,现在即便吃了好几颗安眠药也睡不着,这才在女儿的陪同下回到临床心理科门诊。
了解情况后,乐丹盛耐心地询问李爷爷:“您为什么没有继续吃抗抑郁药,是吃药以后身体不舒服吗?”
李爷爷皱着眉头,说道:“吃药没有不舒服,只是……”
这时,李爷爷的女儿突然激动地说:“我爸爸哪有什么抑郁症!只是因为我母亲去世了,但这个事情早就过去了,他现在就是睡不好而已,你开点安眠药就行了!”
原来,自老伴去世后,李爷爷总是不愿和家人说话,经常因为小事发脾气,并且觉得身上到处不舒服。一开始,他的女儿非常关心他,总是陪他到医院看病,但都没有发现明确的躯体疾病。久而久之,女儿误以为李爷爷是在闹脾气,是对家人的照料不满意。所以,当李爷爷被诊断为抑郁症时,他的女儿感到非常惊讶,并指责李爷爷“太矫情”不能理解家人的辛苦,认为他没有必要继续服用抗抑郁药。
警惕老年抑郁症的“危险信号”
乐丹盛介绍,与年轻人相比,老年人的情绪更加内敛含蓄,当他们出现情绪问题,可能表现为不爱说话、不爱出门,也可能变得烦躁易怒,看什么都不顺心,变得又挑剔又顽固。值得关注的是,老年抑郁患者还常常会出现许多周身不适的躯体症状,比如:
心慌心悸——“感觉心在乱跳,都快要跳出来了”
胸闷气急——“胸口好像压了一块大石头”
怕冷怕热——“大夏天也觉得冷,要穿着厚棉袄”
腹胀打嗝——“仿佛有一股气在肚子里窜来窜去,饭都吃不下”
头晕头昏——“昏昏沉沉,好像马上要晕倒了”
尿频尿急——“每天要反复跑厕所,跑到厕所只能解一点点”
眠浅眠差——“睡觉前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一直放以前的事情”
乐丹盛强调,老年抑郁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,伴随查不到原因的、奇怪的躯体不适症状,很容易造成家人的误解,而这种不理解正是造成老年抑郁患者“沉默”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在许多年轻子女眼中,长辈的退休生活应该是“衣食无忧”“闲散惬意”的,其实,社会价值的削弱、老化多病的身体、亲人朋友的逝世等都是引起老年抑郁的常见诱因。因此,在治疗之余,老年抑郁患者最需要的,就是家人的理解和陪伴。
经过乐丹盛的解释,李爷爷的女儿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疏忽,此后,她每天监督李爷爷按时吃药,定期带李爷爷到临床心理科门诊复诊。经过一段时间规律的治疗,李爷爷的病情得到明显好转,又回到了精神抖擞的模样,还成了公园里公认的太极拳老师。
如果您家中有老人出现上述问题,请不要忽视,更不要指责,赶快带他们到临床心理科门诊看看吧!